您的位置:首页 / 贴吧 / 诗情词意话小寒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 #原创江湖#诗情词意话小寒

    2017/01/06 08:00:18 发布327 浏览0 回复0 点赞
笑看网络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159

精华:85

注册:2016/11/07 18:17:46

IP属地:未知

张海鹰

 

今年1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数九寒天了。今年的小寒节气里有“三九”9天、“四九”3天,可谓寒冷矣。有一首《九九歌》说得好:“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说到小寒节气天气的寒冷,比不上唐代诗僧寒山所写的《杳杳寒山道》这首诗寒冷:“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杳杳”“落落”,从寒山道的形势和位置言山路的深暗幽远、涧边的寂寥冷落,具有幽暗的色彩感和空旷的空间感;“啾啾”“寂寂”,言有声、言无声,从声音上描摹寒山道的幽静冷寂;“淅淅”“纷纷”,写出了风淅淅沥沥的动态感、雪纷纷扬扬的飞舞状,从静态描写转向动态描画,着意表现诗人顶风冒雪的傲我形象;“朝朝”“岁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抒写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此诗诗风幽冷,通篇浸透了寒意。若是小寒时节读此诗,就会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凉飕飕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透心凉。

不过,在“宋四家”之一黄庭坚笔下的小寒还是蛮温暖肺腑的:“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后山。”(《驻舆遣人寻访后山陈德方家》)小寒节气,浩瀚的长江江面上飘起迷茫冷雨,远处白雪皑皑的庐山五老峰就像是五位须发斑白的老人一样,九江城头被沉沉浓云笼压着,诗人独立前山等待着前往后山去访寻好友陈德的仆人与好友一起回来。诗人通过景物描写与情境烘托,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了对好友陈德的敬重和思念,情真意切。好一幅江南小寒图。近代诗画家吴藕汀有一首配图《小寒》诗,诗云:“众卉欣荣非及时,漳州冷艳客来贻。小寒惟有梅花饺,未见梢头春一枝。”诗画把小寒的冷艳与小寒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赏心悦目。

小寒时节,天寒地冻,此时只有被誉为“寒冬斗士”的梅花傲雪而开。为此,古人将梅花列为一年“二十四番花信风”之最先,“千红万紫,终让梅花为魁”(清·曹雪芹《红楼梦》)。梅花是报春的使者,“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金·王寂《望月婆罗门元夕》)“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搵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宋·喻陟《蜡梅香》)“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元·杨维帧《道梅之气节》)“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元·王冕《白梅》)“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三国·吴·陆凯《赠范晔》)。我很喜欢宋代无名氏填的一词《望梅》:“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信早梅、偏占阳和,向日暖临溪,一枝先发。时有香来,望明艳、瑶枝非雪。想玲珑嫩蕊,绰约横斜,旖旎清绝。仙姿更谁并列。有幽香映水,疏影笼月。且大家、留倚阑干,对绿醑飞觥,锦笺吟阅。桃李繁华,奈比此、芬芳俱别。等和羹大用,休把翠条谩折。”

千百年来,梅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我国文学上歌咏梅花的诗词作品难以计数。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诗词作品中有不少表达爱国情感及爱国主张遭到压制后的悲愤抑郁,其《卜算子·咏梅》词便是一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中,陆游以梅花自比,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凄凉情调。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正是其一生坎坷的真实写照。七百余年后,开国领袖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亦填得《卜算子·咏梅》词一首:“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美丽的、积极的、坚贞的,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的小寒节气和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腊八节”是同一天。每年农历的十二初八即是腊八节,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从先秦起,腊八节就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古往今来,每逢腊八节,文人墨客都会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晋代裴秀的百字《大腊》诗描述了古代腊祭时,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祥风协调”的场景。北齐魏收也写过一首腊八祭祀神灵诗《腊节》:“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唐代杜甫在《腊日》诗中写道:“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诗人说,往年的腊八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今年的腊八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与家人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不过,他又因感念皇帝的恩泽,不好意思随便走开。宋代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写得也好,诗曰:“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虽说是隆冬腊月,但已是风和日丽了。人们互赠、食用着腊八粥,更感觉到春天清新的气息已扑面而来。清代李福写过一首洋洋洒洒200字的《腊八粥》,详尽地描述了腊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同时还反映了旧时荒政歉收、百姓饥饿和佛寺施粥的情景,思想内容极为深刻。

正如李福所云“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在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晚清举人、曾任北京大学讲师的夏仁虎曾在《腊八》中写道:“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腊八一到,家家户户煮腊八粥,即便是当世“活佛”的皇帝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诸王、宫妃和大臣等。素有“恭俭之德、宽仁之量”的道光皇帝曾赋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进入小寒时令,年味一天浓似一天。在鲁北无棣,人们喝过腊八粥,吃过腊八蒜,农民忙着对冬小麦进行冬灌,施足冬肥。有些村庄开始为春节准备文娱节目,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点赞

0人赞
    加载中...

    回复楼主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楼主其他帖子

    超级管理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