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随记忆走进历史,让历史照进现实 ——圆明园遗址公园游记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方圆文学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随记忆走进历史,让历史照进现实 ——圆明园遗址公园游记

投稿 领航文化2024/04/30 09:45:2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张崇雁 作者:张崇雁 941 阅读 0 评论 14 点赞

55551.jpg记忆走进历史,让历史照进现实

——圆明园遗址公园游记

张崇雁

在历史的长河中,圆明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曾经是皇家园林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然而,如今站在圆明园遗址公园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2023年凛冬将至的一个周末下午,我带着一颗向往历史的心,来到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站在大门口,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的时代。微信图片_20240430094322.jpg

冬日下午的暖阳随是温柔,但穿林而过的寒风让我不得不加快了行走的脚步。自绮春园进入景区,沿着湖边的石路一直向里走,因为是第一次来的缘故,真的不知道怎样游览才好。思索了一番,便决定直奔记忆中的地方——大水法遗址。

大水法遗址位于圆明园西洋楼景区内,是圆明园著名的景点。“水法”是旧时的叫法,其实就是人工喷泉。大水法与海晏堂、谐奇趣三大喷泉群,形成了西洋楼景区主要景观。寒风中,我不忍错过历史的记忆,于是紧跟导游,认认真真地听她讲解,我的思绪也不知不觉地被带入历史的映像之中。

据说,公元1747年,乾隆皇帝看到了来自西方的一种喷泉的画册,很是喜欢,因此产生了要在圆明园建造一座带有“大水法”(喷水池)的西洋风格宫殿的念头。乾隆皇帝首先咨询了郎世宁。这个来自意大利艺术之都——米兰的传教士,亲历了康、雍、乾三朝,实际这时他在清宫中已取得了首席艺术家的位子。郎世宁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另一位西洋传教士蒋友仁。蒋友仁是个天文学家与数学家,如今却要来做喷泉。当大水法草图呈现在面前时,乾隆皇帝龙心大悦。大水法包括从石门开始到下边的喷水泉池,这个喷水池里由一个狮子头、有一头梅花鹿,还有十条猎狗,组成了一个“十狗逐鹿”的造型。大水法两侧还各有一组喷泉,各有一座十三层的塔,通过一共八十八根铜管,一起喷水,落入下面的海棠形水池内。虽然当年的“十狗逐鹿”我们已经无法再看到,但庆幸的是这组喷泉中的一个重要的石构建——翻尾石鱼在2006年回归圆明园,目前收藏在圆明园展览馆。如今,大水法和后面高台上的远瀛观共同构成了象征圆明园百年沧桑的标志。微信图片_20240430094305.jpg

在寒风萧萧的冬日,听着导游老师耐心的讲解,我站在这里,仿佛听到那些历史镜像里奏乐的声音,感受到曾经那些皇家的奢华和气派。然而,如今这里只剩下了一片废墟,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接着,我又参观了观水法遗址,他就在大水法遗址的对面,导游介绍这里曾经是乾隆皇帝观看大水法风景的宝座。它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导游还提到,当时出于风水的考虑,观水法的背景墙都雕刻着枪械重炮,然而这位非常自负的皇帝却没能扭转大清朝国运的衰败……听了导游的这些话,我更加深深认识到,当一个国家被傲慢、偏见、自大充斥头脑的时候,就是思想停滞甚至倒退的开始,当“国家四海之大,内地所产,何所不有……”思想弥漫在大地上的时候,就是被敌人觊觎的起点。思想的停滞,科技的落后,为清王朝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微信图片_202404300943221.jpg       落后就要挨打受欺负,这是铭刻在心里的血泪教训。我辈当自强,再不能允许历史悲剧在中国复演。圆明园遗址原貌的长期保持,给来参观学习的人提供了最好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例证,圆明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该永远写进历史教材,时刻提醒后人要保持清醒头脑,只有自己壮大,才能守护和平;只有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后世子孙能够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让我们以史为鉴,勿忘国殇,珍爱和平,共创未来。

作者简介:张崇雁,无棣县职业中专教师,爱好文学。 

责任编辑:张洪明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